作 者:妖灵妖
鬼子来了
喜欢《鬼子来了》的人,在看完之后会说:希望每个中国人都看一看它。不喜欢《鬼子来了》的人,在破口大骂之后,也会推荐别人去看一看它。姜文在肆意挥洒自己青春记忆的《阳光灿烂的日子》5年之后,野心勃勃地拍出了《鬼子来了》。
故事
《鬼子来了》根据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描写抗日战争末期中国北方小村庄挂甲台的农民马大三深夜忽遭枪指,收下了两袋活物帮忙看管,内装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和翻译官董汉臣。马大三不敢怠慢地照顾两人,结果却没有等来接收他们的人,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想摆脱这两个祸害,但都没有奏效。若干月后,小三郎提出用自身性命换粮食,马大三跟着他们来到了日本兵营。
日本军官酒冢在天皇宣布投降之日,同意了换粮食的计划,并率领全体官兵去挂甲台,先与村民联欢,后大开杀戒,除了马大三未赶来之外,全村人都死在日军手下。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战俘,马大三杀入战俘营却被国民党认为是破坏和平协议,宣判死刑,执行者正是小三郎。
简评
《鬼子来了》为黑白片(最后几镜为彩色),姜文解释说小时候看的抗日电影几乎都是黑白片,因此他就把它拍成了黑白片。他的电影赤子之心也使他邀请了当年中国抗日电影里经常出现两个老明星:陈强、陈述客串本片(据姜文称,他原希望用李纬,但因为老人家身体不好,于是请了陈述)。影片于2000年参加戛纳电影节,荣获评审团大奖,但因为违规参赛,随即在中国被禁演。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一部抗日题材的、讲述日本兵屠杀中国平民的影片会在中国被禁,看过影片,大家心中自也许有答案。
个人以为,《鬼子来了》无论从导演技巧、主题内涵、摄影风格、演员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堪称当代中国电影的杰作,甚至说它是最佳国产抗日电影,也丝毫不为过。而姜文自称此片是他的前半辈子“个人心灵史”,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片不仅仅是抗日电影,其对中国人的人性思考更让中国人深刻反省,相信片中那些看似傻乎乎的农民体现出的中国人的人性特征,一定比“一部疯疯癫癫的抗日电影”更让审查官员们受不了,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感到恐惧,是很容易做出让同胞感到悲哀的事情的。
《鬼子来了》大半部分沉浸在癫狂的闹剧状态之中,最终以大悲收场,姜文称悲剧为什么不能存在于喜剧之中,于是,这部带有鲁迅《故事新编》特质的寓言电影,以它独特的镜头和语言魅力,让每个中国人检视着自己,并时刻提醒自己:鬼子来了。
关于《鬼子来了》的影评,我看过写的最好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张帆为电影101工作室《新影响》特刊所写,一篇是张献民老师在《看不见的影像》一书中收录的,这两者似一正一反,连看之下,分外有趣。
回忆
2000年5月,戛纳电影节闭幕的第二天,我在单位里打电话给一个朋友,询问他颁奖结果,他兴奋地说:《一一》最佳导演、《花样年华》最佳男主角、《鬼子来了》评审团大奖。三个中国参赛片都得了奖。那是我唯一一次真切地关心戛纳赛果。
同月,上海的某放映厅秘密放映了《鬼子来了》。这个放映的版本是三盒BETACAM的录像带,放完之后现场掌声四起,但也有老同志非常不喜欢此片。走出放映厅已经是中午时分,刺眼的阳光照着一个穿黑西服的男子,他的手里拿着个马甲袋,里面装的正是三盒录像带。这个版本,就是后来被大家称为“戛纳参赛版”的162分钟版。
同年,《鬼子来了》获得了上海电影101工作室评选的“1999-2000年度最爱国产片”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奖,这也是此片在国内目前为止唯一获得的评论奖项。同年8月12日,姜文作客上海图书馆,原为演讲,但他提出还是由观众现场提问自己作答为好,所谈内容相当精彩,其访谈精华曾在《南方周末》等平媒和网络上流传过。同时,《鬼子来了》的完整剧本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同年,上海第二次秘密放映《鬼子来了》,这次的放映更为隐蔽,地点是某个宾馆的房间,小小的房间里挤满了文化圈的名人,大家或席地而坐,或靠墙站着看完了全片,这次放映的版本,与第一次相同。有人称这次观片活动跟文革时期集体看毛片差不多。
版本
可能是同年,或者是2001年,新加坡版的《鬼子来了》VCD出笼,当年精英辈出的新浪电影论坛最早以刻录的方式将此片流传了出来。不过这个两碟装的VCD最大问题是,不仅片长短成了140分钟,而且只有英文字幕。过了一段时间后,北京方面传来爆炸性的消息:162分钟的戛纳参赛版被人转成了三碟装VCD!于是,市面上就开始流通两个不同版本的《鬼子来了》VCD。其中,戛纳参赛版的前20分钟中文字幕有提前现象,而且流通得非常之少。
2002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鬼子来了》根本无法在日本上映的传言被粉碎,此片不仅在日本上映,而且获得不少好评。同年,《鬼子来了》日本二区DVD发行,九区立刻跟进,D5、双D5、D9均销量不俗,这次的长度仍是140分钟。
2004年,MK推出了法国二区的《鬼子来了》DVD,这个版本比日二强的地方不仅是画质,而且还有杜比5.1音轨,但花絮方面仍无长进。2005年4月,HVE公司推出了此片的一区版,作为标准公司的母公司,HVE推出的DVD水准同样很高,这次的一区版正片带有4分钟的史蒂夫·索德伯格的引言(谈他对此片的喜爱和对姜文个人的尊敬),正片画质经过出色的数码转换,音轨是杜比5.1和杜比2.0,另外还有姜文于2000年接受托尼·莱恩访问的文字版。R9推出的D9将这个访谈完全汉化,另外,在碟的根目录内,还可以找到原文的扫描件和《鬼子来了》的剧本。这个版本的长度,仍是140分钟。
在R9随碟附送的访谈单页里,姜文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所有发行音像制品的版本都是140分钟的:他在戛纳之后为了让影片更紧凑而对其中一些枝节进行了删减,162分钟的版本只作部分非商业性的影展放映使用。因此目前而言,一区这版应是《鬼子来了》的DVD最佳版本了,当然,收过MK的人再洗就没多大意义了。除R9之外,XK、QM也都放了出一区版D9的消息树。
遐想
那么花絮呢?为什么那么多版本都没有加入花絮?虽然姜文曾经在2000.8.12的演讲上说自己最讨厌花絮,但5年之后他似乎对于《阳光灿烂的日子》十周年纪念版DVD的出版计划还是蛮感兴趣的,虽然这已经不可能做到了。《鬼子来了》剧组,曾拍过至少40盒以上的幕后制作纪录片素材,但这批未经任何复制的带子并不在姜文的手里,一个《鬼子来了》剧组重要幕后人物曾阴差阳错地和我共事过,他说起过这批带子的下落,我估计在DVD时代是看不到它们的了。
一区、法、日二区都出了DVD,其他区的DVD估计很难在各方面超越它们了,因此正正经经的花絮应是很难看到了。自制的花絮呢?当然可以做啊,比如杨澜访谈姜文、其他姜文访谈的视频等等,不过单D9已没多大空间了(R9版:7.33G)。
有没有可能把162分钟里被删除掉的片段作为花絮加入到D9里?这可能是让我最好奇的事了,自从2000年看了《鬼子来了》之后,162分钟版就再也没有看过,于是把DVD和VCD分别放入DVD-ROM和碟机,开始比较一下究竟哪些地方给删了,大致看了一下,记录如下(以下时间均为DVD播放时间,即注明在此处有删节):
17分钟处:小三郎和董汉臣商议
27分钟处:小三郎和董汉臣讨论,八婶子答应借面
34分钟处:董汉臣的忏悔
40分钟处:二脖子和马大三想引开吃鸡的鬼子
45分钟处:讨论五队长的“处理”意见
53分钟处:马大三不让孩子去长城根底下玩
1小时05处:日本兵走过
1小时06处:四表姐夫训马大三
1小时10处:四表姐夫介绍刘爷
1小时13处:董汉臣和小三郎对话
1小时15处:马大三和村民商议
1小时18-21处:村民讨论是否换粮食
1小时33处:小三郎给多人跪拜
1小时36处:马大三一开始不敢承认签字
1小时45处:日军唱歌
1小时47处:五舅老爷要唱歌给大家听、唱歌
1小时49处:二脖子和人说话
2小时02处:评书艺人唱戏
2小时09处:吴大维讲话
2小时14处:刘爷说话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删除的内容,绝大部分并非完整段落的删除,而是在一整个段落里删除若干镜头或对白,因此单独做出来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首先因为镜头之间的剪辑太快,其次单独拿出来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会前后不连贯。